四月教育故事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在这漫长的教育旅程中,始终以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身份,扎根校园一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将高尚师德化作春雨,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准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田野里,用爱与责任,精心浇灌着每一株幼苗,期待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绽放出希望之花。
“问题” 背后的真相
四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就像春日里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既有成长的喜悦,也有着懵懂的烦恼。担任这个年级的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走向。
小霖(化名),这个曾经成绩优异的男孩,有段时间的表现却让所有老师大为诧异。课堂上,他不再专注听讲,小动作不断,时而与同桌窃窃私语,时而偷偷翻看课外书籍;与同学相处时,也变得格外尖锐,稍有不顺心便针锋相对;作业常常拖欠,成绩一落千丈。我多次单独找他谈话,苦口婆心教导他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可他依旧我行我素。很快,他成了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学生”。
直到有一天,班干向我告状,说小霖被记名后,满不在乎地大喊:“记就记!我无所谓,反正我妈妈也不理我了!”听到这话,我心中一惊,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变化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我没有丝毫耽搁,当天就找小霖谈心。一开始,他还带着抵触情绪,低着头,一声不吭。我耐心地坐在他身边,轻声说道:“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在我的温柔引导下,小霖紧闭的心门终于打开了。原来,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家庭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压抑,孩子每天回到家,面对的不是温馨的家庭,而是父母的争吵和冷战,甚至还成为父母发泄怒火的对象,这让他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这些负面情绪逐渐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导致他自暴自弃。
记得当我打开他的心扉的那瞬间,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如竹筒倒豆子般,将家中的种种问题和委屈一股脑倾诉出来。当时他的泪珠大颗大颗地滑落着,那瞬间,我亲眼看见了一个已经被内心的枷锁压抑了很久很久的人儿突然间爆发的模样——他才是一个孩子啊!却要经历这么沉重的变故!我倾听着他的委屈,震惊、心疼、同情、自责等复杂的心情瞬间涌上心头。
那天,我和他长谈许久,他的心结也慢慢解开。此后,我多次与小霖家长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矛盾根源,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内心创伤,建议他们多陪伴、关爱孩子,共同修复亲子关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格外留意他,和他约定,比如他提出想和谁同桌、不想和谁同桌,只要按时完成作业就满足他,他开心得直点头。课堂上,我时常将目光投向举手的他;选小组长时,他积极举手,我给了他机会;学校举行朗诵比赛,班干部策划编排节目,我鼓励他参与,那次我们班的节目还取得了优异成绩。
渐渐地,小霖重新变得阳光起来,成绩也逐步回升,如今,他已经成为他那个小组的1号组长呢,他又变回了那个积极向上的少年。在一次书信作文的写作训练中,他写的是《给冯老师的一封信》,信中有一句:冯老师,在全班同学中,也许我不是您最喜欢的那一个,但一点都不影响我爱您!那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教育要用爱、用情、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