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博客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点击:13   来源:原创   作者:周敏慧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围绕毛泽东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艰难作出是否将儿子遗体运回国的抉择,展现出伟人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本次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一、教学成功之处

情感线索引导,激发共情: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毛主席情感变化这一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品析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等关键语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内心难以言说的悲痛。同时,适时补充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使学生明白毛岸英牺牲的重大意义,激发他们对主席的敬重和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

借助文本留白处,设计写作训练环节。比如,让学生想象毛主席在作出艰难抉择时的内心活动,并进行片段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将自己对人物的感悟融入文字,有效锻炼了写作能力,实现读写能力的相互促进。

二、教学存在问题

课堂上,部分性格活泼、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踊跃;而部分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度较低,发言机会少,未能完全融入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设计分层任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虽然认识到朗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指导不够深入。学生在朗读时,未能充分展现出毛主席内心复杂的情感。例如,在朗读 “岸英!岸英!” 这一呼唤时,部分学生情感表达不够到位。朗读技巧指导和情感渲染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改进措施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任务和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提问时,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深入研究朗读教学方法,根据文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音频示范、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提升朗读水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本次《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高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01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