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执教的《笔算连加连减》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里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并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并会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整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本节课我的优点有:
1、复习全面,口算连加连减复习到了连加连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笔算让学生再次明白笔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加法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复习环节为本节课的笔算做了铺垫,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从同桌交流到自己写竖式,再到板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点评,说出优化算法。
虽然本节课有一些优点,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总结如下:
1、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导致算法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在让学生自己试着把连加的竖式写在练习本上时,我转着看学生们的方法,然后我让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这两个同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就是书上的简便写法,但是没有展示写成两个竖式的方法,因为我没有看到有同学写这种方法(自己没看到不代表没有)。在把板书的两种方法讲完后我应该问同学们:你们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写法吗?然后把两个竖式的方法也要板书在黑板上,再做对比,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2、老师引导语欠缺,让学生起来讲过程时,我看到学生说得慢就着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3、从教学目标来看,第一个目标是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这一目标算是达成,因为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学生基本能写出整个过程;第二个目标是灵活选用解题策略,这一目标没有完成,因为竖式的写法没有展示完全,学生选择的方法较少,再加上老师说得最优化的一种是连着写的简便写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这一种写,没有体现算法多样化。
从这一次的上课中,我知道对学生分析的不够,对教材也没有吃透,归根结底是自己备课不够充分造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的课,汲取其长处,改掉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课堂达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