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墅小学第六个“师德建设月”学习笔记
姓 名 |
李倩 |
学习内容 |
《韦忠良老师先进事迹报告》 |
学
习
笔
记
学
习
笔
记
学
习
笔
记
|
爱管“闲事”的拓荒者——“韦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油井钻头,他有专利,也有制造能力,完全可以‘赚大钱’。可他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常大石油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上。”在浦玉忠印象中,韦忠良总是像一个拓荒者,硬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常大石油专业这样一座“城堡”。 对待年轻教师,韦忠良总是尽心尽力。他坚持听“徒弟”的每堂课,像学生一样认真做笔记,课后参与交流讨论。4年下来,他记了满满10大本听课笔记。 不近人情的“军纪官”——韦忠良每年都要“吓倒”很多新生。“在石油行业,本科生没有周末,研究生没有寒暑假,博士生不要想着过年。”这是他送给新生的第一句话,雷打不动。 韦忠良在学习上对学生很苛刻,在生活中对学生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病了,他在家里磨好豆浆,用保温杯装着带到学校;去世前两个多月,他还忍着病痛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帮他们联系就业岗位。 “研究一定要继续搞下去”——韦忠良一直坚持做超硬地层钻头研制,他研制的超硬地层PDC钻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创造多项行业纪录。为了研究的需要,韦忠良经常去新疆。2010年11月,常州大学在新疆克拉玛依建立克拉玛依—常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韦忠良又主动提出到克拉玛依工作,将常大的科研成果转移到西部,更全面地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西部大开发。 吐哈油田柯柯亚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井与井之间间距大,断层卡钻事故多发,钻井周期长。韦忠良每天都在各口井之间来回奔波,搜集第一手实钻资料,为试验井的试验提供依据和对比。冬天的戈壁,寒风刺骨。韦忠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每天要奔波四五十公里。几天下来,跟随他做试验的学生都累得难以支撑,回到住处往往顾不上吃饭便倒头睡去。学生曾义根有一天凌晨5点醒来,发现韦忠良还在办公桌前分析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