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博客

师德建设月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5日   点击:11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倩
吕墅小学第五个“师德建设月”学习笔记

吕墅小学第六个“师德建设月”学习笔记

姓 名

李倩

学习内容

《韦忠良老师先进事迹报告》

爱管“闲事”的拓荒者——“韦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油井钻头,他有专利,也有制造能力,完全可以赚大钱。可他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常大石油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上。”在浦玉忠印象中,韦忠良总是像一个拓荒者,硬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常大石油专业这样一座“城堡”。
常大石油工程专业初建时,软硬条件都差得不行。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挤着4位老师和3位研究生。韦忠良坚持要按国内领先的标准建设每一个实验室。

对待年轻教师,韦忠良总是尽心尽力。他坚持听“徒弟”的每堂课,像学生一样认真做笔记,课后参与交流讨论。4年下来,他记了满满10大本听课笔记。

不近人情的“军纪官”——韦忠良每年都要“吓倒”很多新生。“在石油行业,本科生没有周末,研究生没有寒暑假,博士生不要想着过年。”这是他送给新生的第一句话,雷打不动。
他真的这么做。每个周末的早7点,他总是骑着那辆破旧的28寸凤凰牌自行车赶到学生宿舍,“像军队教官一样敦促学生起床,检查书架上的专业书籍,然后去各个实验室答疑解惑;每个学期末,他会把学生所有课程的笔记收上去。发下来时,笔记上密密麻麻,都是他写的批注。

韦忠良在学习上对学生很苛刻,在生活中对学生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病了,他在家里磨好豆浆,用保温杯装着带到学校;去世前两个多月,他还忍着病痛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帮他们联系就业岗位。

“研究一定要继续搞下去”——韦忠良一直坚持做超硬地层钻头研制,他研制的超硬地层PDC钻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创造多项行业纪录。为了研究的需要,韦忠良经常去新疆。201011月,常州大学在新疆克拉玛依建立克拉玛依常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韦忠良又主动提出到克拉玛依工作,将常大的科研成果转移到西部,更全面地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西部大开发。
在克拉玛依,韦忠良住在区人武部。人武部政委吴建国说,韦忠良“衣着朴素,吃饭不讲究,为人特别随和”。连续几个月,韦忠良起早贪黑跑油田、跑企业,推动常大与中石油西部钻探公司、中石油吐哈油田公司等单位的共同研发项目。

吐哈油田柯柯亚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井与井之间间距大,断层卡钻事故多发,钻井周期长。韦忠良每天都在各口井之间来回奔波,搜集第一手实钻资料,为试验井的试验提供依据和对比。冬天的戈壁,寒风刺骨。韦忠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每天要奔波四五十公里。几天下来,跟随他做试验的学生都累得难以支撑,回到住处往往顾不上吃饭便倒头睡去。学生曾义根有一天凌晨5点醒来,发现韦忠良还在办公桌前分析数据。
半个月后,任务提前完成了。庆功会上,吐哈钻井公司总经理常永铎拉着又黑又瘦的韦忠良说:“技术难题终于解决了,吐哈油田感谢你!”
在克拉玛依期间,韦忠良开始觉得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长时间疼痛。学生吴鹏劝他回常州休养,他却想先抓紧把技术转移中心建好:“别人来还得慢慢熟悉,进程就会耽误,早点建成中心,我们的技术就能早点落地,早点为那些处于瓶颈期的企业提供帮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01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