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博客

《石榴》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6日   点击:13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菲菲

《石榴》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在第二课时我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我创设了一个早晨的情境,但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我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文章第三小节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我通过两句话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拟人句的传神。但是上课节奏没有把握好,让学生思考发挥的不是特别多。学习第四小节时,着重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学生接受很快。整节课还是前松后紧,我讲授的内容较多,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


石榴.doc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01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