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了月亮湾的美丽。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美丽”这一文眼展开教学。
一、图文结合
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我出示了月亮湾的图片,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湾的美丽。紧接着就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观察图片,找一找,图上画了什么。(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使其形成清晰明朗的思路,了解月亮湾的景物方位,从而也能更好地识记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要去更好地研读文本的兴趣。)在学生读到“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时,我相机出示了真正的月牙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这条小河的美丽。教学“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时,我为学生呈现了朝霞与桃花的图片,通过欣赏比较,学生更能感受到桃花盛开时的那种美丽。在最后的延伸拓展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赞美家乡时,我相机出示了一些扬州美景图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他们更能感受家乡的美好,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乡,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二、走进文本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请学生找出自己眼中月亮湾最美的地方。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不能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通过阅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教师一个人讲,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好得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精讲精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之美,感受到修饰语在描写,特别是写景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文中还有不少运用了打比方手法的句子,我也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分析,使其初步认识到运用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修饰润色的好处,为其日后的写话练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在作业方面,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重点,我安排了学生完成补充习题的一道阅读理解题,因为是刚刚讲完的新知识,所以完成效果还不错,也起到了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
四、“读”得太少且读书形式不够多样化
本文作为一篇低年级的写景短文,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读得太少。而教学写景文章时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体验景色的美丽,读得多了,读得透了,这些美景自然而然地就会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让学生自读体会,比老师描述得天花乱坠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后,我还发现不光学生读得不够,而且学生读书的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这样就略显单调乏味,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运用不到位
既然我按照文章思路出现了相应板书,就应该充分利用板书。《月亮湾》这篇课文要求背诵,我应该指导学生参照板书内容,进行背诵练习,这样学生在板书的帮助下能够更容易识记住课文,这同样也是当堂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我没有利用这一条件,也是教学中的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