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博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   点击:16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冬雷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本堂课,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下面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基于这一点,结合文本,我课堂伊始,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画面,让学生与小松树、大松树打招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随之进入了本堂课的学习之中。

二、指导朗读,解决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朗读时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一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合理采用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形式。但是朗读还不够充分,还应多花时间。

三、扎实识字,方法多样。

识字教学扎扎实实,注意到了生字的音、形、义,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侧重。如教学“松”,读准音,做动作理解,关注偏旁结构来记忆;教学“孩”,书空右部分;“多”教学时,让孩子说一句话。

四、不足之处,还需改进。

要把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学习、来认知。教学生字时,让孩子自主识字,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不应过多的参与,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01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