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课一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们见过中国地图吗?你能手比划一下你见到的中国地图有多大吗?你们想过没有,这么大的中国是怎么画在一张纸上的?为什么有的画得大些,有的画得很小?这里用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吗?”我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直逼课题。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例6的教学就是在学习求比例尺的方法。这里处理得比较细致,在审题、突破写比障碍两个重点处多放了一点时间,问题解决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再加深对“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除了按照教材从比例尺的定义以及根据比例尺的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外,还在三点上做文章。一是补充了把实物放大的比例尺;二是把比例尺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联系起来;三是把画出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的比值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从本质上理解平面图形是把实物缩小到何种程度后画在平面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是让学生自学课本,是为了让学生准确地量出线段中每格的长度。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5日
点击:19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敏
![]() ![]() |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01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