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在这种蜜罐式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习惯。他们都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看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很难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心灵。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学生心灵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打开教学的局面。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一、关爱学生,用心交流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对学生怀有爱心。老师的一句温暖问候,一声善意的提醒,一次轻轻地抚摸,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
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无私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总是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爱他们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心里变化等。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现在的孩子,身心浮躁,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厌学,心里想不开,容易走极端。
二、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学生,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更应该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带个好头,做个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卫生是个难题,学生随地吐痰,随便乱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绝不随地吐痰。
三、“软”“硬”兼施,巧治学生心病
对于学生,不光要爱,也要严厉。也就是“软”“硬”兼施,所谓“软”“硬”兼施,即耐心与严厉相结合。其实,他们有机地统一起来,可以巧妙地根治学生的心病。当然,教师话语无论多么严厉,但不能把话说绝,要留有余地。你的出发点再好,如果教师话语过于严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这样做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要多找学生交心
老师在课堂上的千言万语,也不敌课间交心时一句沟通的话语。所以无论多忙多累,我也坚持找个别生交心,见缝插针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与学生用心交流,这样你就可以更加充分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而不是问题出现了再找学生交流。老师要做到预防在先,对于每个学生还是要对症下药,每时每刻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生交心,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帮助他们指出了缺点与不足,学生也乐意接受帮助他们进步。这样学生也会不论课上还是课下都愿意亲近你,乐于和你沟通交流。我们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所任教以来中教学的一种收获。
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用爱心、耐心、关心以及诚心去帮助和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也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