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博客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9日   点击:26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侯冬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看了三辑,书中每一篇都会给我以启示,引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其中对学生的学科兴趣的讲述是我对整本书中感受最深的。

    吴非老师说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可以培育的,这主要看教师怎么教。有些教师能把学科学习弄得索然无味,除了功利主义教育观,也与他们对学科的认知有关。如果他自身学习都是靠“刻苦”,也就很难通过教学让学生领略科学和文化的趣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结合对知识价值的独特认识,运用个人智慧教授学生知识,那必然能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动力。

回顾之前的教学经历,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有精神,缺少对数学的兴趣,时间久了,我便渐渐地丧失了一些对教学的信心,接着学生便更没有兴趣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当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就应该想办法,而不是觉得毫无办法,这样不仅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也是缺乏教学智慧的表现。有时在课堂上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趣味。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学生明确要求,而不是靠唠唠叨叨,那些机械的重复强调,去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之前在教学垂线与平行线时,需要学生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次有这样的题目,我就会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们要注意什么,其实画垂线的注意点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去注意、去关注,而不是我不停地提醒,提醒之后的效果也并不会如我所预料的那样,错误率仍然不低,而且有些学生还是不明确画垂线的要点。

要保持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教师还需要去肯定学生的思维。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学生能想到的教师未必能想到,这种时候,完全可以把学生的方法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这不仅能激发提出方法的学生的兴趣,也能激发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曾经有人问一位童话作家:“你会飞吗?”那位童话作家说:“我当然会飞,想象便是我的翅膀。”所以我希望我们数学教学也能展开它那隐形的翅膀,带着我们的学生遨游在数学美丽的天空下。

201728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01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