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墅小学教研组研讨课说课稿
教者 |
施忠利 |
班级 |
二(2) |
科目 |
数学 |
时间 |
2014.4.21 |
课题 |
认识角 | ||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5、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6、说教法、学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 ,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上课开始始,小朋友六一做贺卡准备材料的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材料中有认识过的平面图形,在这些图形中蕴涵新知识,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建构角 (三)动手操作,突破难关 第后环节:拓展延伸,提升总结 先通过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全课进行了总结。 最后,完成课堂作业,并将最后一题: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作为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角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