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解比例 |
教时 |
第4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善于思考、认真检验等学习品质。 |
重点 与 难点 |
重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难点:解比例方法的灵活应用。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小练笔: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 ):12 4:( )=( ):6 |
学生独立完成。 |
指名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填空的? 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字母式子) | |||||
核心过程 |
活动一: 引入新课 |
1.引入:我们已经认识比例和它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就应用这些知识,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
||||||
活动二: 主动探索 解比例 |
出示例5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按比例放大”的?放大前后,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尝试解答: 引导:现在你能写出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组成的比例了吗? 引导:如果把放大后的宽设为x厘米,那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呢? (2)提问: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在这里,能用吗?(不能)那你有办法求出这个比例中x的值吗?请你试着求一求。 (3)回顾: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3.引导检验。 提问: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样检验? 4.教学试一试 提问:根据刚才的学习,下面这个比例你能想办法求出x的值吗? 5.小结方法。 提问:结合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你能说说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时要怎样做? |
学生读题。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发现:放大后的宽不知道。 学生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先设未知数,再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最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这个未知数。 学生尝试检验。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主动检验) 同桌交流。 |
交流,明确:把照片按比例放大,就是把照片中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前后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所以两张照片长与宽的比一定能组成比例。 交流:追问:怎么办?产生设未知数的需求。 集体交流,教师相应板书:6:4=13.5:x或者13.5:x=6:4 说明:大家根据题意写出了长与宽的比相等的比例。由于放大后照片的宽未知,因此我们先设宽为x厘米,再写出比例。像这样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实际也是一个方程。 呈现学生资源,集体交流:重点说说解方程第一步的计算根据。(错误的同学订正后,同桌互相说说计算过程) 交流,指出: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吧结果代入比例检验,确认结果。 呈现资源,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解比例的依据和思路。 小结:解比例时,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等式,再解方程。 | |||||
活动三: 练习巩固 |
活动二: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七第7题: 2.完成练一练:解比例 3.完成练习七第8题: 4.完成练习七第9题: |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
呈现不同资源,集体校对,适当追问思考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程中的作用。 呈现学生资源,指名校对,并使学生意识到解比例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解比例。 呈现学生作业,交流思路。 呈现学生作业,交流每种解法各是怎样想的。 | |||||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
1.完成P42页思考题。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解比例时应注意什么?解比例是解方程吗? 3.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7题。 |
学生明确要求后独立完成。 小组里交流想法。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 |
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数相乘的积有相等关系,可以写成比例。这里只要把相乘的两个数同时做外项或内项,就可以写出符合条件的比例。 指名汇报,交流补充。 | |||||
板书设计 |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6∶4=13.5∶x 6x=4×13.5 比例的基本性质:a:b=c:d,ad=bc 6x=54 x=9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9厘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