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积的奇偶性》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6-04-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双红

吕墅小学教研组研讨课评课稿

教者

蒋洪艳

课题

和与积的奇偶性

年级

年级

时间

201647

主评人

谢双红

评议要点摘录:

《和与积的奇偶性》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感悟奇偶性的客观规律。这里面,教师的引导与组织至关重要,老师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活动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探索规律为主线,让学生列举数据,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发现规律

整节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的目标把握较好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是比较强的,有许多新的理念在课中得到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活动1时,主要是讨论奇、偶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的结果的奇偶性问题,引导学生“举出例子—观察比较—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体现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源泉。

    整节课,教师围绕和的奇偶性进行教学,由具体数字到建立数学模型,逐步明确了通过举例验证是探究结论的一种方法,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新授过程中,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之后,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回答问题越来越有理有据,体现了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教学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把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拓展到多个偶数相加,多个奇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此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把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通过语言表述突出思维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在教学,不仅显示了教师的机智,更主要地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有兴趣参与活动,同时也体现了奇偶性在生活中随处都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奇偶性问题本身是十分抽象的、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做到了抽象问题具体化来解决,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教育思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旧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