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一稿
发布时间:2016-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红娟

课题

认识面积

教时

第 1课时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重点与

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概念。

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哪些物体?

学生交流。

指出:教室里有很多我们所熟悉的物体。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物体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到一个新的教室,看到很多老师来听课,有的同学可能有些紧张。我们一起拍手鼓励一下自己。

学生拍手。

核心过程

1、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1、谈话: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摸摸自己的手掌面,再和同桌拍一下手,说说谁的手掌面比谁的手掌面大。

2、教室里有比你的手掌面大或小的面吗?摸一摸,并说一说。

如:窗户面比手掌面大。

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面的面积。

3、请你也从身边选两个物体,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比一比,哪个面积比较大?

4、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在练习纸上选1个平面图形,涂色,同桌比一比,谁涂的平面图形大一些。

5、刚才,我们从两个方面认识了面积这个概念,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6、揭示课题

学生模仿摸、说。

同桌合作,一人说,另一人听,然后交换。可以走出座位摸。

学生重复老师的话。

学生举例。

学生涂一涂,比一比。

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按要求操作时,提醒他们用整个掌心摸遍整个面。

追问: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 )的大小是( )的面积,( )的大小是( )的面积,( )的面积比( )的面积大。

指出:平面图形的面也是有大小的。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例如:三角形的大小就叫做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就叫做正方形的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补充板书:就是它们的面积。)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观察法(想想做做第2题)

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一眼就能判断出图形大小的方法就叫观察法。(板书)

2、重叠法

图1和图2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相机板书:重叠)

3、数格法(出示例2)

猜一猜:这两个长方形,哪一个面积大? (图3和图4)

活动要求:

(1)可以用信封里的材料(方格纸),也可以用自己的工具进行比较.

(2)小组交流: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比较的结果怎样?

(板书:数方格)

4、猜一猜哪个平面图形大

师:老师这里有2个平面图形,已知一个图形的面积是16格,另一个图形的面积是4格,你能知道哪个图形面积大吗?

媒体出示这2个图形,问:16格比一定比4格大?

5、想想做做第4题

追问:不满一格的怎么办?

学生判断,交流。

学生拿出图1和图2,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同桌合作

读要求,按要求完成任务,

全班交流。

学生判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一眼就看出来的。

预设:量、重叠。

反馈: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完全重叠说明这2个图的面积相等,如果不完全重叠,那么有多出来部分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过渡:看不出哪一个面积大,重叠在一起也比不出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准确的去比较呢?

指出:因此在数方格时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方格,才能比较。

等腰梯形:你是怎么数的?渗透:移多补少。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 观察法

叫做它们的面积 重叠法

平面图形的大小 数格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旧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