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认识面积 |
教时 |
第 1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
重点与 难点 |
重点:使学生认识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概念。 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借助直观,引入新知 课件呈现地图上的四个省的图形。比较:哪个省比较大,哪个省比较小? |
观察比较,感受面积的大小。 |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 | ||||
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
1、认识物体表面 师:这是屏幕的表面,数学书的这面就叫做数学书的表面。 (2)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找一找物体表面的例子吗?和同桌说一说。 (3)物体的表面是可以触摸的,看看老师是怎么摸数学书的表面的。 教师示范摸一摸。 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课本的表面吗? 指出:刚才同学们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面积,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 (1)看看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呢?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指出: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表面的面积大。
(2)摸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比哪一个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积比较小。 3、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
读一读:黑板的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 学生摸课桌面、数学书封面等。 学生比较。 学生跟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学生复述这三句话。 学生边摸边说。 学生举例交流: 生:读一读板书。 |
生1:这是文具盒的表面。 生2:这是本子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大,课本的表面小。 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追问:那什么是课本封面面积呢? 生: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追问:你能像老师这样比一比两个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文具盒表面的大小是文具盒的面积。 生2:课桌表面的大小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文具盒表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小。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 ||||
核心过程 |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
1、直接看 说说每个物体的面是( )形 在练习纸上选1个平面图形,涂色,同桌比一比,谁涂的平面图形大一些。 2、重叠 图1和图2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你是怎么比的。 课件演示 3、数方格(出示例2) 你能比较下面两个长方形你的大小吗? 4、猜一猜哪个平面图形大 师:老师这里有2个平面图形,已知一个图形的面积是16格,另一个图形的面积是4格,你能知道哪个图形面积大吗? 媒体出示这2个图形,问:16格比一定比4格大? 5、想想做做第4题 |
学生涂一涂,比一比。 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学生演示 讨论:怎么比较。 学生判断,交流。 学生数一数,再交流。 |
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比的?(板书:直接看) 指出: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指着其他两个图形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重叠) 全班交流。(板书:数方格) 指出:在数方格时要注意什么?(选择同样大小的方格,才能比较。) 追问:不满一格的怎么办? | |||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在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
学生互相补充。 |
交流板书。 | ||||
板书设计 |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观察法 重叠法 数方格 |
《认识面积》二稿
发布时间:2016-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红娟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