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狐狸和乌鸦 |
教时 |
第一课时 | ||||
日期 |
10月 25 日 | ||||||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学写生字“棵、叼、肉、珠、转”。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
重点与 难点 |
重点: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积累 |
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
积累成语。 |
|||||
核心过程 |
谈话导入 |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种动物,看看它们是谁呢?(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 2、谁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3、板书课题,指导读好“狐狸”。 |
1、看图片。 2、交流对狐狸、乌鸦的印象。 3、指读,齐读课题。 |
交流:狐狸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部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在童话中常把狐狸当作刁滑、狡诈的家伙。乌鸦一身黑色羽毛,叫声难听,人们不怎么喜欢它,它有“清道夫”之称。 | |||
初读课文 |
1、自读要求:读2遍,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第一小节: (1)指读第一小节 (2)学生评价 (3)学习生字(课、叼、肉) (4)齐读第一小节 3.第二小节: (1)指读第一小节 (2)学生评价 (3)出示卡片:眼珠一转 (4)学习生字:珠,转 (5)说明“肉”字的演变 (6)齐读第二小节 4.第三小节: (1)指读第三小节 (2)老师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赔、脸、差 (4)全班交流 5.第四小节: (1)指读第四小节 (2)老师范读 6.第五小节: (1)指读第五小节 (2)齐读 7.生字总结: (1):默记 (2):开火车读 8、自读课文后思考: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狐狸为了——,说了——次好话,乌鸦——,最后——。) |
1、按要求读课文。 2.第一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 (2)学生评价 (3)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生字 (4)齐读第一小节 3.第二小节: (1)指读第一小节 (2)学生评价 (3)指名读,开火车读,范读,全班齐读:眼珠一转 (4)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生字 (5)齐读第二小节 4.第三小节: (1)指读第三小节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赔、脸、差 (3)学生反馈 5.第四小节: (1)指读第一小节 6.第五小节: (1)指读第五小节 (2)齐读 7.生字总结: (1):默记 (2):开火车读 |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引导学生,转是个多音字,有些成语都是读第三声的,还有注意叼与含动作的区别。 引导学生注意“赔”是新偏旁,贝字旁与钱有关,可以组词:赔钱;还有“差”是羊子头也是新偏旁,同时“差”也是多音字有是三个读音。 通过反复指导,教师范读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交流: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就说了很多好听的话去骗乌鸦开口,乌鸦听后得意极了,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被狐狸叼走了。 | ||||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
1、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教学“麻”。 |
1、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2、 跟着书写。 |
|||||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
1、在()里填上合适的名词 一片( ) 一棵( ) 一把( ) 一句( ) 一条( ) 一间( )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 |
||||||
板书设计 |
狐狸和乌鸦 | ||||||
教学反思 |
<<狐狸和乌鸦>>(二稿)
发布时间:2013-10-27
点击:19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施忠利
![]() ![]() |